現代養豬雜誌社


世界華文養豬雜誌的領導者
友站連結

如何在畜舍內為肥育豬創造不同的指定區域?

戈定軍 譯

 

這是一個考慮動物福利、工作場所人體工學、對環境的尊重和社會期望的問題。

 

通常,當前豬舍飼養模式受到的主要的批評,是統一的板條地板,損害了動物福利。改善這方面的一種方法,是為動物提供多種選擇。重要的是讓動物將其生活空間組織成三個區域:休息區、資源區(飼料、水和濃縮物)和排便區。為了限制競爭和打鬥,應該在這三個方面遵循良好的做法。

 

在法國豬隻研究所(Institut du porc, France,Ifip)領導的Bâtiporc C4E計畫框架內,對農場進行了多次訪問,並與應用這些原則的農民進行了討論。該項目旨在設計新一代豬舍,提出一座符合多種標準的建築,考慮到:

 

• 動物福利

• 工作場所人體工學

• 尊重環境

• 社會期望

 

為了使地板類型多樣化,和促進指定區域的發展,通常有必要審查飼養密度。肥育舍內的不同區域非常緊湊,並配有板條地板,每頭豬的面積為0.65平方公尺。

 

• 飲水器和富集材料的放置:在液體飼餵系統中,農民通常將飲水器和富集材料放置在同一區域。 這使得活動區域位於圍欄的一側,並為休息和排便區域騰出了剩餘空間。

 

• 在圍欄中散佈可操弄的材料,會增加動物的活動,這就不利於那些想要休息的動物的舒適度,並可能導致行為問題。要使這種佈局發揮作用,必須降低動物密度(例如,每頭豬1平方公尺)以釋放空間。大多數時候,這可以讓動物的潛力得到更好的發揮,並且有利於它們獲取資源。

 

• 躺臥區是劃定休息區的明智解決方案。然而,建議降低飼養密度,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清潔。密切注意設計條件(尺寸、位置、豬欄佈局等)。在畜舍建設成本高度膨脹的背景下,隨著農用地零人工化的(zero artificialization)目標成為現實,降低存欄率,可能看起來很複雜。這意味著要麼減少母豬數量,以利用現有的豬舍,要麼就需建造新的豬舍。

 

• 另一種解決方案可能是增加肥育組的規模。這個概念在2013年對妊娠母豬進行分組時,就已經得到應用。豬的群居行為及其組織生活空間的能力,使得當一群動物的規模超過一定閾值時,可以釋放空間。在大群管理的肥育單位(100頭或更多豬圈)中也觀察到同樣的現象。然而,這種選擇絕非微不足道,並且會帶來其他必須解決的限制(雞群的異質性、飼養方法、衛生管理等)。

 

• 將稻草區域(約1平方公尺/豬)與板條區域(0.2至0.4平方公尺/豬)結合,可為豬欄佈局提供多種可能性。稻草既是休息區,也是富集區。

 

(詳細內容請參閱2025年元月號現代養豬第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