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宏達
一、歐洲在昆蟲消費方面存在分歧,而新加坡處於領先地位
昆蟲的消費繼續在全球範圍內構成兩難的境地,歐盟部長最近批評目前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匈牙利認為匈牙利反對新型的食品。
農業和漁業委員會(Agriculture and Fisheries Council)的部長最近討論了匈牙利的立場,該立場主張保護歐洲的烹飪傳統免受新型食品的影響,例如可食用的昆蟲和乳製品和肉類的素食替代品。
歐盟委員會的最新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肉類、乳製品和海鮮產品的素食替代品的消費量增加五倍,但匈牙利的消費者對昆蟲消費具有抵抗力。去年(2023)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匈牙利消費者對昆蟲消費的輕蔑程度遠高於歐洲平均水準,儘管大多數人(60%)意識到其潛在好處(營養價值和環保生產方法)。
雖然匈牙利已經收緊關於昆蟲的國內立法,農業部長Istvan Nagy表示,含有昆蟲蛋白的產品必須在雜貨店中視覺上可識別和可分離,但該國仍有昆蟲公司正在擴張。昆蟲生產商Agroloop正在近布達佩斯機場建造一座工業化生產飼料昆蟲的工廠,該工廠將於秋季上線。它正在通過超過2,000萬歐元的植物投資,積極擴大其在歐洲市場的現有幼蟲繁殖能力。
到今年年底,這家農業技術公司預計將在其13,000平方公尺的工廠中每天接收120噸原材料,以生產約10,000噸最終產品。
(一)、新加坡批准16種昆蟲
但是,儘管歐洲對昆蟲作為飼料和食物的程度猶豫不決,但新加坡最近批准16種昆蟲的消費,包括處於不同生長階段的各種物種,凸顯了食用昆蟲的潛在營養和環境效益。
在成蟲階段,批准的物種包括不同類型的高蛋白蟋蟀(high protein crickets)、蚱蜢(grasshoppers)以及蝗蟲(locusts)和蜜蜂(honeybee)。在幼蟲階段,有3種黃粉蟲(mealworms),一種白螄螬(white grub)和一種巨犀牛甲蟲螄螬(giant rhino beetle grub),以及2種飛蛾(moth)。蠶蛾(silkworm moths)和蠶(silkworms)為同一物種的不同階段,都可以食用。
(二)、亞洲熱衷於食用昆蟲
新加坡熱衷於探索更永續的食物來源,與傳統牲畜相比,昆蟲需要的土地、水和飼料要少得多,而且它們產生的碳排放量也更少。吃昆蟲也被視為應對糧食安全挑戰。
根據今年(2024)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128個國家食用昆蟲,主要在亞洲國家,其次是墨西哥和非洲國家。
二、食品和飼料的替代蛋白質來源:歐洲議會報告
由於替代蛋白質具有改善糧食安全和減少食品和飼料生產對環境影響的潛力,因此人們越來越關注替代蛋白質。該研究為歐盟科學技術未來小組(Panel for the Fu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進行,評估全球和歐盟到2050年蛋白質生產的現狀和未來前景。
(詳細內容請參閱2024年11月號現代養豬第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