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馨
造成豬隻緊迫之因素,以及因緊迫所產生之焦躁不安現象
「環境緊迫」(environmental stress)是所有物種皆可能面臨的不安情狀,不能移動的植物或遭圈養、自由備受拘束的家畜尤有可能受此威脅,因為緊迫及各種衍生的壓力,倘超逾其所能夠忍受的極限,甚至可致置身其境者死亡。按動物學者之詮釋,緊迫既是有形的狀態與傷害、亦是無形的壓力與威脅,以致會讓處於該逆境者情緒深受影響,乃至轉化為憂鬱畏怯或近告相反的忿怒顛狂。再者,緊迫亦極易導致生理、心理上的失衡,諸如於體能上出現障礙及精神異常。而造成緊迫的因素、即「緊迫元」,又可分為體內致生的內源性,與體外環境引發的外源性,包括疾病、饑渴、冷熱變化、空間狹隘、過度枯躁、感覺將有對己方不利的變化…等,都有可能激發緊迫的迅速發生或逐漸形成。
當然,不同的物種和同一物種的不同個體,對於緊迫的承受能力乃是各不相同,人類正是變化和差別最大者。不少人常存有空間幽閉恐懼症,此係對於狹窄或擁擠空間容易產生非理性和強烈恐懼感的一種情境畏懼症;然而,竟然也有少數人犯有狹窄空間嗜愛症,反倒樂於將自己置身於狹小閉塞或和外界隔離的環境,各係屬於輕重有別的精神礙障。有的動物、尤其是人類甚至還會因為陷於緊迫、沮喪等原因,而誘發出厭食、過食等截然不同的反應。
被人類畜養的家豬,固然是無愁於進食方面的需求,並因飼主的照顧保護而不致遭到猛獸獵捕,但是畢竟無法充分自由活動,亦無法循其天性以掘土覓食、盡情施展泥浴以驅蟲,其從出生起的仔豬階段,歷經圈養、成長和肥育而至上市受屠宰,不免會面臨到程度有別的違逆感受而肇致緊迫。而此正是飼主所應予以紓解者,使其得以舒適自在、無憂無懼的安度一生再邁往終點,飼主亦得減少損失而獲有更佳的養殖收益。
豬隻在飼養期間遭逢短暫、輕微的緊迫,容或尚不致於釀發過大的身心損傷,惟若可極其理想的完全避免緊迫之降臨,當係至佳之事;相對的,若遭逢長期、頻繁和劇烈性的緊迫,而超越了豬隻的生理調適能力,容將會造成其行為異常、發育不良、相互咬尾、產生疾病甚或肇致死亡。在肉豬完成肥育、行將上市出售和送往屠宰前的裝載移運,屢常因業主為節省運輸費用起見,遂以過度密集方式讓豬群塞置於同一車廂中,遂致擁擠不堪並衍生燠熱高溫,此一強烈型態的緊迫易致豬隻休克、癱瘓,或是產生水漾肉質的屠體而使業者蒙受重大損失,實係虐豬又害己(註1)。另在屠宰前又常會有由於緊迫的情形,損及豬隻體內之肝醣代謝情況,並造成屠體肌肉呈現暗色肉質及僵硬之惡象,以及因為運送過程的緊迫肇致嚴重脫水而呈現瘀傷、皮膚裂傷和新陳代謝耗竭…等,最重則是猝然死亡。一旦豬隻在送往屠宰前暴亡,將無法再進行拍賣或屠宰,面對此況飼主不啻是損失良多。
(詳細內容請參閱2025年元月號現代養豬第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