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養豬雜誌社


世界華文養豬雜誌的領導者
友站連結

丹麥的養豬場是如何實現一頭母豬年斷奶三十頭仔豬的

程 伶 編譯

一、農場的生產體制

 

克里斯汀史密內多場區農場,是一家專門從事仔豬生產的農場,它們在一場區年飼養一千一百五十頭繁殖母豬,在二場區年生產、銷售三˙三萬頭仔豬。農場的生產狀況如表所示。通常,在仔豬體重達到三十公斤時出欄、銷售。

 

農場有四名員工。農場主自己不承擔某項固定的作業,而是作為幫手,當某個豬舍有需要時,提供幫助。

 

該農場從一家種畜繁殖場固定購入後備種豬。一般是每十二周導入九十五頭後備種豬,並專門放在位於另一個場區的一個後備種豬舍與隔離豬舍相結合的豬舍進行隔離飼養。後備種豬要在此隔離飼養八周,然後再轉入後備種豬豬舍進行單體限位飼養。

 

初次配種時,至少要達到八個月齡。它們的體會是,初配時的後備母豬體格越大,則其初產及以後各產次生產的仔豬數就越多。在發情時,它們會給後備母豬以周為單位打上三種顏色的標記。這樣,員工一看就能知道其下一次發情會在什麼時候。

 

在後備母豬豬舍,飼餵從外部購買的飼料。每日餵給二個飼料單位(約為一˙八公斤)。

 

每周挑出最大的十二頭後備母豬,轉入農場的配種豬舍。進入配種豬舍後,第一天不餵飼料,從第二天起每天餵給三個飼料單位(約為二˙七公斤)。該農場自己配製液體飼料,所有豬舍都是一日飼餵三次。

 

二、員工們的工作熱情

 

優秀的生產成績是所有員工相互團結、協作,始終擰成一股繩,無論什麼事都用一一○%的努力創造出來的。

 

克里斯汀史密內多場區農場四名年青的員工在總結如何實現每頭母豬年斷奶三十頭仔豬這樣的成績時,曾有如下的表述。比如,對於為何能一一○%發揮作業能力這個問題,雖然他們現在工作的農場飼養的豬不是他們自己的所有物,甚至對生產頭數也不支付獎金,但是,他們追求取得更好的成績,並感到在這裡從事工作很快樂。女員工珍妮特這樣說:「能以最好的成績出席養豬者代表大會,是我最大的快樂。」

 

如果工海勒則是直截了當地表示,這個農場的生產成績名列前茅,我才選定來到這裡工作。她是從另一家每頭母豬年斷奶廿八頭仔豬的大規模農場轉職過來的。她說:「以前那個農場的生產成績其實也不錯,但是,我渴望更好的成績,追求快樂工作的挑戰。所以,便決定轉職到這裡來工作了。」

 

 (詳細內容請參閱2025年5月號現代養豬第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