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定軍 譯
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們討論安全的主要概念和預防措施,以確保豬飼料的安全和品質。
在第三篇也是最後一篇文章中,我們將研究不同的工具,來減輕生物污染的風險,及其對生產和經濟的影響。
用於動物消費的飼料和原料,有時可能成為病原微生物污染的載體,這可能損害豬隻的健康、福利和生產性能。污染配合飼料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是沙門氏菌、梭菌屬和大腸桿菌。這些不僅對動物構成風險,也對農場和肉類加工廠的工人,以及肉製品消費者構成風險(Mariotti等人,2022)。
對豬隻生產有重大影響的其他微生物,已透過飼料和/或原料進入生產企業。正如Songkasupa等人(2022)所引用的。2013年和2014年,由於動物飼料污染,豬隻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傳入北美。從那時起,飼料生物安全,對於最大限度地減少跨境動物疾病的風險,變得非常重要。
從歷史上看,動物飼料廠與其他食品工業不同,其設計目的並不是促進設施和設備的清潔和消毒過程。為了應對這些困難,必須依靠良好生產規範(GMP)和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工具、害蟲管理以及致力於飼料安全文化的合作者。
控制飼料中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方法,應主要集中在防止污染物進入設施、減少廠內微生物繁殖,以及透過物理或化學處理,消除飼料中潛在的病原體。
物理處理
飼料加工包括研磨、混合,在某些情況下還包括熱處理和壓力處理,例如擠壓、膨化和製粒。根據Davies & Wales(2013)的說法,這些過程可以大大降低飼料中的微生物負荷。
然而,當使用熱製程時,必須考慮幾個控制點,以盡量減少飼料再次污染的風險飼料安全的另一個重要點是害蟲防治。我們可以使用紫外線捕蟲器、機械捕鼠器、超音波、電氣屏障等工具,這些都有助於避免化學殺蟲劑。
化學處理
一種廣泛使用於豬飼料消毒策略,是使用有機酸。最常見的是甲酸、丙酸和乳酸。未解離的有機酸,可以穿過細菌(主要是革蘭氏陰性)的細胞膜,並在細胞質內部解離,改變內部pH值,從而改變其代謝功能,最終導致細菌死亡。
(詳細內容請參閱2024年10月號現代養豬第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