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養豬雜誌社


世界華文養豬雜誌的領導者
友站連結

非生產性天數或是低效天數?

戈定軍 譯

我們提出了一個更直接的指標來觀察和分析農場的繁殖問題。

 

用於分析農場繁殖效率的參數之一,是非生產天數 (NPD)。它的定義是眾所周知的:母豬不產仔豬的每一個天數,即母豬不孕育或哺乳的每一天。雖然它可能不是最常分析的參數之一,但它非常有用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很容易轉化為經濟數據:我們只需要將這些 NPD 乘以它們的單位成本,目前約為 3 - 3.5 歐元,即可找到它們對我們的經濟影響。

 

現在,我們確定母豬不懷孕或哺乳的所有日子,都是非生產性的嗎?讓我們用兩個案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入場 - 第一次配種間隔。在許多系統和管理計劃中,非生產天數從後備女豬進入豬場開始計算(或者從我們自己飼養後備女豬,當被選中時開始計算)直到牠交配。但是,當然,我們在此期間要做的是,做好母豬的準備(公豬暴露和發情檢測,控制牠的生長和身體狀況等),直到滿足合適的時間和條件,來讓女豬首次交配。因此,間接地,我們正在研究一個過程,該過程應該是母豬在其生產過程中,正確生產仔豬的強制性過程。因此,我們只應將超過首次既定配種目標日齡的天數,算作非生產性天數。

 

•離乳至首次配種間隔。這種情況非常相似,非生產天數是從離乳那天開始計算的,但母豬至少需要四天的時間(有一些例外)來觸發整個荷爾蒙過程,導致發情的表現,和再次懷孕的能力。同樣,母豬在那些日子裡間接生產仔豬。超過第四天之後的日子,真的就才該算沒有生產力的日子。

 

由於這兩個時間的間隔(進入 - 第一次配種,和離乳 - 第 4 天)對於母豬正確履行其仔豬生產功能,是不可避免的和必要的,因此可以考慮將它們排除在 非生產天數之外。為此,我們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即低效天數。 典型的生產天數,但應不包括這上述兩種情況,這些非生產天數,是之所以為此命名,是因為牠們將是母豬,由於效率低下,而無法產仔的日子(如:重發情、淘汰、母豬發情晚於預期、分娩時空胎母豬再恢復使用、流產後恢復配種、 等),因此這將是觀察和分析農場繁殖問題的更直接的指標。

 

我們將通過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這種差異。使用具有550頭生產母豬和3週批次管理的典型豬場,我們現在將比較八種類型的非生產日(Koketsu等人,2005年),與相同類型但低效的日數,顯示它們相應的天數間隔(以天為單位)。考慮到在這種情況下,首次配種的目標年齡是 240 天,我們看到兩個間隔是如何明顯減少的,尤其是與交配前後備女豬相關的間隔。當然,初次配種的目標日齡(本例中為240天),應由各個豬場根據所使用的遺傳學和後備女豬的管理系統確定。如果母豬在目標日齡之前交配,但在理想條件下,牠根本不會積累非生產天數。

 

(詳細內容請參閱2024年11月號現代養豬第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