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養豬雜誌社


世界華文養豬雜誌的領導者
友站連結

透過管理和飼養策略保護離乳後仔豬的健康並提高生產性能

顏宏達

 

離乳對仔豬來說是一個緊迫階段,因為母系紐帶喪失,環境條件突然變化,母乳以餵養飼料取代,腸道需要適應新的飼料。因此,這個階段會對仔豬的生長和生產性能產生負面影響,因為食物攝取量減少,胃腸道疾病的機會增加。為了盡量減少離乳後緊迫造成的有害影響,可以在離乳前階段實施一些策略,例如補充飼餵、社交、在分娩架中提供玩具,以及在交叉哺育期間適當調整仔豬的大小或放置位置。這些策略旨在提高仔豬的存活率,改善腸道健康,並提高仔豬的整體生長性能。

 

一、提高豬應對離乳後生活能力的離乳前做法

 

在企業化養豬業中,仔豬在早期離乳,以提高豬/母豬/年產量。離乳期從40至50天(晚離乳)逐漸縮短到35、28或21天(早離乳),甚至可能在仔豬不到21日齡(超早離乳)時發生。在很小的時候,仔豬的生理代謝仍然不成熟,這會導致離乳後的問題,如胃腸道功能障礙、免疫力低下和緊迫。研究表明,將離乳日齡從 19天增加到 22天、25天或 28天可以提高整體生產性能,對保育豬場產生積極影響,並增加達到市場體重的豬數量。巧合的是,與28日離乳相比,21日離乳仔豬對生長速度和緊迫內分泌反應的負面影響更大。針對仔豬在分娩和保育階段離乳日齡與日增重之間關係的大數據分析,結果表明,離乳仔豬的最佳日齡似乎在26-32天之間,此時仔豬在生理上已經準備好從乳液轉向乾飼料,並且能夠使用其他複合碳水化合物作為其主要能量來源。 因此,仔豬離乳的年齡與保育舍的適應水準以及未來的生產性能密切相關。

 

一些農場在初乳階段和/或乳液階段進行分批哺乳。這種做法包括在分娩後不久,將母豬所生的最重的一半仔豬分開,並將牠們放在保溫燈下幾個小時,讓較小的仔豬吸吮更多的乳汁,並跟上牠們較大的同窩仔豬的體重。根據Morton等(2019)的研究,窩產仔豬順序和仔豬出生體重都會影響初乳和母體免疫球蛋白IgG的獲取,出生體重對初乳攝入量的影響更大,出生順序對免疫比容的影響更大。另一方面,Vandaele 等(2020)報告說,當在出生後的第一天進行分批哺乳時,仔豬的性能既沒有改善也沒有受損,但當仔豬在出生後的前三天密集分批哺乳時,生長受損。

 

用於平衡產仔豬數的另一種策略是交叉哺育。在這種方法中,在初乳攝入後,可以將最重或最小的仔豬轉移到寄養母豬身上,使窩產仔豬數與母豬的功能性數量相匹配。交叉哺育對輕型仔豬有益,對重型仔豬有害,對中型仔豬中性。同樣,Zhang等(2021)報導,出生後24小時內的交叉哺育對高出生體重仔豬的平均日增重有不利影響,而對低出生體重和中等出生體重仔豬的平均日增重沒有負面影響。此外,中等出生體重仔豬的後期交叉哺育(分娩後第7天)對仔豬的生長性能和順序有負面影響,並增加了仔豬的緊迫水準。

 

(詳細內容茦參閱2024年6月號現代養豬第39頁)